砗磲(chēqú)也叫车渠,民间也有写做“蛼蟝”,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砗磲是有机宝石中的“和田玉”,砗磲冰透莹润,特别是玉化砗磲其光泽和水头比起和田玉来丝毫不差。喜欢砗磲的人非常多,但是因为要保护动物,砗磲已经不能大肆买卖,之前入手的小伙伴就好好收藏吧。接下来给您叙述砗磲的功效与作用,砗磲真假鉴别方法与品质鉴赏,我想说不定会对您有所帮助。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有两属十种,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砗磲因身躯庞大而显得与众不同,更独特的是其身体共生有数以十亿计的单细胞藻(虫黄藻)。砗磲的水管系统和外套膜演化为一个巨大的膜结构组织供更多的虫黄藻共生,并转向上方接受阳光。虫黄藻将光合作用的产物直接传输给砗磲。砗磲虽然也通过鳃过滤获得食物,但是维持生命和生长的大部分营养来自于虫黄藻的光合作用产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集中开展了砗磲增养殖和与之相关的生理,据生态和经济学等基础研究,并进行了商业养殖的开发。
1、肉眼检视法:
2、破坏性试验:
3、惦重法:
2、要看质地:砗磲是自然生长的,仔细观察纹路是否自然外,就是两颗砗磲珠的纹路无一相同,有一些透明料上看着好像没有纹络,其实是有的,仔细看就能看到。其矿物构造以文石为主,具有层状结构,层面清晰而又致密;假砗磲无天然的生长纹,放大镜下观察没有明显层状结构。
3、砗磲因长期存在于海水中及自身的硬度较小,因此砗磲雕件和把件上难免会有些虫眼及裂纹,或多或少,当然也有完美的,但价格就较为昂贵,大家要是碰到很完美的又价格很低的话,大家就小心鉴定吧
4、天然砗磲用打火机烧起来有种烧石灰的味道,但不是很刺鼻,粉压的砗磲一般是用贝壳粉混合胶水压制而成,烧起来有刺鼻的烧塑料味
5、看重量:密度为2.70g/cm3,硬度一般为2.5-3度,部分品种可达4度。你可以试着用手去惦一惦其重量,若是感觉非常重或太轻,则有可能为非天然砗磲。
砗磲的形态特征
1、专指砗磲贝壳,佛家七宝之首(砗磲、水晶、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和珍珠一样怕酸碱物质。砗磲具极高的药用价值,有锁心、安神之效,能凉血、降血压、安神定惊。砗磲可护身健体,延年益寿,佛教视其为驱魔避邪的神奇宝物,故被佛教作为镇教之宝。据《般若波罗多蜜心经》记载,在这七种宝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石为砗磲,因为它来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产量极少而显得非常珍贵。
2、珊瑚礁上的一种蛤,多产于我国南海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重可达250千克甚至以上,肉可食,贝壳自古代便被作为宝石,类似于玉。
3、库氏砗磲的两壳等大但两侧不对称,前端较短,壳顶前方有一足丝孔。幼体时,其壳顶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强壮的足丝伸出,成体时足丝孔封闭。足丝孔脊无紧锁的齿褶。外韧带狭长,为棕褐色,几乎与贝壳后部等长。背缘较平,腹缘为波浪式的波纹,双壳不能完全闭合。壳面为白色,有5条强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壳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壳内呈白色,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对立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两壳各有一个主齿和一个后侧齿。前闭合肌消失,后闭合肌发达,位于中部。
1、拿到金丝砗磲后,请务必以熏香净化,口中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唵嘛呢具昧吽108遍。
3、金丝砗磲与珍珠同属有机宝石,故不可接触到酸或碱物质,若有接触到流汗或脏污,请用清水冲洗并用细布擦干即可。
4、沐浴或做家事时,请勿配戴,勿与其它金属饰品碰撞,每个月使用天然绵羊油(天然纯檀香油亦可)婴儿油或中性乳液擦拭保养。
5、经常供奉于佛桌上,一方面是对砗磲的尊敬,二方面可吸收神佛之灵气。
1、据《本草纲目》记载,砗磲具有镇心、安神之功效。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
2、砗磲在当今流行的“佛教七宝"中,列驱邪避凶的首位。砗磲所含的微量元素能稳定情绪、去除杂念、使脾气暴躁的信徒消除烦恼、调养身心平衡。
4、砗磲贝的尾端就是其最精华的部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抗衰老以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常被磨成粉末来入药。
1、不可接触强酸、强碱,避免重击、碰撞。
2、污垢时使用牙刷沾点牙膏或中性沐浴乳冲刷干净,用细布擦干,再擦拭一点婴儿油或乳液进行保养。